政 府 工 作 报 告 ——2004年4月25日在鹤壁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 长 李培育 各位代表: 本届政府1999年1月就职,任期即将结束。现在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,对今后五年、重点是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,请予审议,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。 一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,本届政府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团结带领全市人民,认真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坚持发展第一要务,锐意进取,扎实工作,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。 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,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的五年。全市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73.2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22.28亿元,年均增长11%。三次产业比例由24.4∶47.9∶27.7调整为19.5∶52.1∶28.4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.81亿元增加到4.40亿元,年均增长11.2%,其中市级由1.23亿元增加到2.27亿元,年均增长13.8%。金融机构商业贷款累计增加18亿元。资源型工业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,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扎实起步,食品加工业基地建设形成规模与特色,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高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由21.7亿元增加到41.8亿元,年均增长13.8%;实现利润由亏损4749万元扭转为盈利2.71亿元;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58.03提高到105.14,创历史最高;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6.5亿元。鹤煤、万和、豫鹤、天海、天元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,“天海”牌汽车插接器、“大用”牌鸡肉制品等知名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。农村经济全面发展。畜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,2003年畜牧业产值24.9亿元,占农业总产值的58.3%,比1998年提高13.9个百分点;畜牧加工业产值25.6亿元,增长4.33倍;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及相关行业的比重达到35.5%,提高6.1个百分点。全市农业总产值、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年居全省先进位次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由4万亩增加到80.5万亩,出口实现零的突破。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,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,辐射带动全市40%的农户受益。国家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项目正式启动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。旅游景区景点累计实现门票收入2672万元,年均增长48%。 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,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的五年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1亿元,是上个五年的1.6倍,年均增长12%。仅2003年开工建设的项目中,投资超千万元的就达到60个,其中超亿元的12个,总投资规模61.6亿元。水泥厂、电厂项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推进。投资2亿元的水泥厂二期工程竣工点火,投资4亿元的三期工程开工建设,四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积极进行。四期工程建成后,我市水泥年生产能力将达到540万吨,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之一。投资22亿元的电厂二期工程进展顺利,投资近50亿元的三期工程通过不懈努力,有望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。投资10亿元的热电联供项目开工。这些电力项目建成后,全市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,成为全省重要的火力发电基地之一。总投资9.98亿元的盘石头水库开工建设,累计投资7.8亿元,已经具备下闸蓄水条件。采煤沉陷治理项目通过最后评审,争取国家资金3.6亿元。公路建设累计投资9.7亿元,新建、改建县级以上公路262公里,在全省率先实现了“村村通油路”,公路密度居全省第五位。电网改造投资6.8亿元,城乡供电条件显著改善,城乡同网同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6.5亿元,老区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,新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8平方公里。 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各项改革不断深化,对外开放特别是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。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,95%的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改制,35户企业破产终结,解决了一批沉积多年的难题,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,提高了经济效益。把国有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,成功引进了新飞集团等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,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4%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,市、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已经建立,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92%,居全省首位。财政改革全面推进,初步构建了公共财政框架,农村税费改革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。社会事业、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、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。招商引资氛围日益浓厚,工业、农业、社会事业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、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招商引资都取得积极进展。累计实际利用境外资金4198万美元,出口创汇1.68亿美元。累计争取上级资金27亿元,为缓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资金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|